第3章 (9)阴阳虚实错杂,发汗吐下需谨慎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 澄明之路 加书签

原文:夫阳盛阴虚,汗之则死,下之则愈。阳虚阴盛,汗之则愈,下之则死。

这个问题涉及到了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以及治疗原则,是一个相对专业和深入的话题。在中医理论中,阴阳是构成人体生理、病理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人体的动态平衡。

首先,我们来解释一下“阳盛阴虚”和“阳虚阴盛”的含义。阳盛阴虚,指的是人体内的阳气过于旺盛,而阴气相对不足。这种情况下,人体往往表现为热象明显,如发热、面红、舌红苔黄等。而阴虚则可能导致津液不足,出现干燥、口渴等症状。汗之则死,意味着如果此时采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可能会进一步耗伤阴气,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下之则愈,则是指采用攻下(如通便)的方法,可以排除体内的热邪,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反,阳虚阴盛则是指人体内的阳气不足,而阴气相对过盛。这种情况下,人体往往表现为寒象明显,如畏寒、肢冷、舌淡苔白等。阳虚则可能导致动力不足,出现疲乏、无力等症状。汗之则愈,是指通过发汗的方法,可以驱散体内的寒邪,恢复阳气的正常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而下之则死,则意味着如果此时采用攻下的方法治疗,可能会进一步耗伤阳气,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当然,以上只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简化表述。在实际临床中,病情往往更加复杂多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病情、病程以及环境等多种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原文:夫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虚盛之治,相背千里,吉凶之机,应若影响,岂容易哉!况桂枝下咽,阳盛即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选择与应用是极为讲究的,每一味药物都有其独特的药性、功效与适用病症。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神丹”与“甘遂”这两味截然不同的药物。

首先说说“神丹”。虽然在实际的中药名录中,“神丹”并非一个具体的药物名称,但在此处我们可以将其理解为泛指那些珍贵且有效的药物。这类药物通常具有扶正固本、滋养身心的功效。它们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帮助人体抵御外邪的侵袭,保持身体的健康与平衡。在中医理论中,扶正固本是治疗虚证的基本原则,而“神丹”类药物正是这一原则的体现。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甘遂”。与“神丹”截然不同,甘遂是一味峻猛的攻下药。它的主要功效在于逐水消肿、破积通便。在中医理论中,甘遂能够强烈地刺激肠道,促进肠道蠕动,从而帮助人体排出体内的积水、宿便等病理产物。同时,它还能够消散体内的积聚,如瘀血、痰饮等,从而改善人体的病理状态。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甘遂的药性峻猛,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剂量,否则可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夫如是,则神丹安可以误发,甘遂何可以妄攻?”这句话,可谓是中医用药之精髓,强调了用药需谨慎,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以及药物的特性来合理选用。

“神丹”往往被用来泛指那些珍贵且效果显着的药物。这些药物通常具有扶正固本、滋养身心的功效,能够增强人体的正气,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然而,即便是如此珍贵的药物,也不能随意使用。若误用“神丹”,不仅会浪费药材这一稀缺资源,更重要的是,还可能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不同的,适合别人的药物并不一定适合自己。

甘遂”。甘遂是一味峻猛的攻下药,主要用于逐水消肿、破积通便。在中医理论中,它被视为攻邪的利器。然而,正如古语所说,“是药三分毒”,甘遂也不例外。若无病妄攻,即在没有明确病邪存在的情况下使用甘遂,就会破坏人体的正气,导致病情恶化。因为甘遂的攻下作用过于强烈,会损伤人体的脾胃功能,进而影响气血的生成与运行。

因此,这句话提醒我们,在用药时一定要谨慎。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必须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以及药物的特性,确保所选药物既能够针对病情发挥治疗作用,又不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伤害。同时,患者在使用药物时,也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切勿自行用药或更改用药剂量,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虚盛之治,相背千里”,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性。在中医理论中,虚证与实证是对疾病性质的两种基本分类,它们代表了疾病的不同状态,治法也截然相反。

虚证,顾名思义,主要表现为正气不足。这里的正气,可以理解为人体的抗病能力、自我修复能力等。当人体正气不足时,就会出现一系列虚弱的表现,如精神萎靡、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容易疲劳等。治疗虚证,需要以补为主,通过补充气血、滋养脏腑等方法,来增强人体的正气,使人体恢复健康。

而实证,则表现为邪气盛实。这里的邪气,可以理解为导致疾病的外部因素,如风、寒、暑、湿、燥、火等,以及人体内部产生的病理产物,如瘀血、痰湿、食积等。当邪气盛实时,人体就会出现一系列实证的表现,如发热、疼痛、肿胀、便秘等。治疗实证,则需要以攻为主,通过发散、泻下、利尿等方法,来排出体内的邪气,使人体恢复平衡。

虚证与实证的治法截然相反,若混淆不清,必然导致治疗失误,加重病情。因此,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体质、病因等因素,进行个性化的治疗。这需要医生具备丰富的医学知识和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地判断患者的证候类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吉凶之机,应若影响”,则形象地描述了治疗结果的敏感性和重要性。中医治病,讲究“治未病”与“既病防变”,即在疾病尚未发生或刚刚发生时,就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干预,以防止病情恶化。而一旦治疗不当,病情恶化,其后果往往难以预料,就像影子随形,影响深远。

“岂容易哉!”则是对整个论述的总结,强调了中医治病的复杂性和挑战性。中医治病,不仅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在中医理论中,药物的使用需严格遵循辨证施治的原则,否则非但不能治病,反而可能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桂枝与承气汤便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它们的药性、功效与适用病症截然不同,误用则后果严重。

桂枝,性温味辛甘,具有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的功效。它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表症、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以及心悸等病症。然而,若患者体内阳气本就旺盛,再服桂枝,则如火上浇油,可能导致病情急剧恶化,甚至死亡,这便是“桂枝下咽,阳盛即毙”的含义。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奇热小说网【qrxs.cc】第一时间更新《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最新章节。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温馨提示:按 Enter⤶ 返回目录,按 阅读上一页, 按 阅读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阅读。
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奇热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澄明之路的小说《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澄明之路并收藏《人人都能读懂伤寒论》最新章节。
1913新军阀
1913新军阀

关于1913新军阀:民国+神医+系统+重生+上海滩身患绝症的中医学院学生叶长青重生到民国初年上海滩一个相同姓名的医馆学徒身上。此时西医刚刚传入,还远远不是中医的对手,获得金手指的叶长青大力推行发展中医药技术,兴办实业,对抗洋货倾销。且看他左手治病救人,右手惩奸除恶,横行黑白两道,称霸上海滩!

紫霄客 连载 298万字

我在山中立地成仙
我在山中立地成仙

“人山为仙,我在山中,所以我成了仙!”——————————————————顾元清亲王府庶子,本想背靠大树,躺平做个富家翁,谁想成人分封开府之宴,顾王世孙误将皇室公主掠来作为贺礼……被囚禁深山,好在有系统开启,得天赋、悟性加持,步入长生之路。四年后,大乾皇帝带来一幼童:“待我殡天,他为大乾天子。”二十年后,身穿龙袍的青年来到山中:“父亲,乾坤已定,你可以下山了……”五百年后,大乾子民指着仙气缭绕,耸

孤独枫 连载 110万字

我等你,很久了
我等你,很久了

22岁时,念念沉迷唐其琛不可自拔闹僵时也轰轰烈烈。每次提起这段感情,念念总是坦然潇洒“年少不懂事,喜欢过的一个渣男。”并且保证,“这种愚蠢的动心,绝不会有第二次!”26岁时,两人重逢。她被醉意微酣的男人腾空架起,死死按住不让动。“不会有第二次?嗯?”—唐其琛x温以宁;久别相逢、再续前缘。入坑提示霸总狗血、糖中带刀、结局he。内容标签情有独钟破镜重圆业界精英主角唐其琛,温以宁┃配角唐耀,安蓝,柯礼,

咬春饼 连载 62万字

朕能走到对岸吗
朕能走到对岸吗

这世上从不缺骗子。有人假冒富商,有人假冒才子,有人假冒乞丐。却鲜有人假冒天子。许昌有个曹操迎回的汉献帝,冀州同样有个和汉献帝长得一模一样的刘协。袁绍昭告天下,他冀州的天子是真的,许昌的天子是曹操找人冒充的。一开始,刘协答应假冒那和他同名同姓同模样的天子,只是为了在这乱世混口吃的。后来渐渐掏空了袁绍的大本营之后,他觉得自己穿越到这个世界不应该只为了一口吃的。官渡之战前夕,刘协端坐冀州皇位之上,俯视下

爱吃麻辣猪蹄 连载 134万字

我怀了死对头的崽
我怀了死对头的崽

关于我怀了死对头的崽:纪殊与江之憬不合从小就视对方为眼中刺肉中钉,最大目标就是成功把对方给干掉。长大后前后脚进了娱乐圈,两家粉丝更是水火不容。纪殊这辈子最讨厌的就是江之憬这绿茶了,可某天她发现自己怀了他的孩子!录制综艺时,江之憬对她眨着眼睛,“叫声憬哥哥,哥哥为你肝脑涂地。”随后,纪殊寒着脸对他说,“我怀孕了。”江之憬已经把她后半辈子都安排好了。纪殊冷声说着,“孩子她爹是个渣男睡完就忘。”江之憬怒

穆蓁蓁 连载 59万字

黄帝内经智慧解读
黄帝内经智慧解读

《黄帝内经智慧解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石。分为和两部分,共18卷162篇,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该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影响深远,被尊为“医家之宗”。构建了中医学的多个重......

澄明之路 言情 连载

本站所有小说为转载作品,所有章节均由网友上传,转载至本站只是为了宣传本书让更多读者欣赏。

Copyright © 2025 奇热小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有小说均由程序自动从搜索引擎索引

Copyright © 2025 奇热小说网

本页面更新于2025-04-26 22:14:48